时间: 2025-04-26 01:5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5:12
支离破碎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支离”指分散、破碎,“破碎”指不完整。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破碎、分散,不完整或不连贯。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或结构不完整,或者指某个系统、组织、计划等因为某种原因而变得不连贯或无法正常运作。
“支离破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事物不完整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支离破碎”常常与不稳定、不和谐的状态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变革或动荡时期,这个词汇可能会被频繁使用来描述社会结构或秩序的混乱。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混乱、无序和不稳定。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破碎的玻璃、断裂的桥梁等视觉形象。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个项目的失败或个人经历的挫折,如“我的健身计划因为工作压力变得支离破碎。”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时间的碎片,支离破碎,/ 在记忆的河流中漂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展示破碎的玻璃或断裂的物体。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破碎的声音,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pieces”或“fragmented”,它们在意义上与“支离破碎”相似,但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支离破碎”这个词汇在描述不完整或不连贯的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应用。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篱。
我们不要把文章分析得~。
1.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2.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破】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破,石碎也。 、 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 、 《史记·项羽本纪》-沉船、破甑。 、 《荀子·劝学》-卵破子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
【组词】
爆破、 破瓦、 破卵倾巢、 破剥、 破坠、 破溃、 破块
4.
【碎】
(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碎,细破也。 、 《庄子·人间世》-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 《荀子·法行》-毂已破碎。 、 《列子·黄帝?-不敢以全物予之,为其碎之之怒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组词】
碎首、 碎折、 碎扯百裂、 碎身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