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22:23
“一之为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次就已经过分了”,用来形容事情做了一次就已经达到了极限,不应该再继续。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行为的过度或不当,通常用来劝诫或批评某人不要重复错误或过激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一之为甚”常用于表达对某种行为的强烈否定,如在《左传》中就有“一之为甚,其可再乎?”的用法。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直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批评,例如:“你这次的行为已经太过分了,一之为甚,不可再犯。”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它可以用来强调行为的不可重复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与“一之为甚”在强调行为的适宜性上有一定的关联。
“一之为甚”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这句话原本是用来批评晋文公的行为过于极端,不应该再有第二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表达对某种过度行为的批评。
在**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行为准则,强调适度与平衡。因此,“一之为甚”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反对极端和过度。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批评和警示意味,让人联想到需要谨慎行事,避免走向极端。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反思和自我审视的冲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朋友或家人,当他们的行为过于激进或不当,需要及时调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一之为甚,花落知多少,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通过“一之为甚”来强调花落的不可逆转,以及春风无法穿越玉门关的无奈。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朵花从枝头缓缓落下,背景是封闭的玉门关,象征着某种不可逆转的结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悲伤的乐曲,表达一种无法挽回的遗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ce is enough”或“One time is too man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含义,即一次就已经足够或过多。
“一之为甚”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工具,它不仅传达了对过度行为的批评,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中庸之道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观点和情感。
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5回:“我笑道:‘~,其可再乎?’”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甚】
疑问代词。什么
【组词】
甚般、 甚的、 甚娘、 甚实
为什么,怎么
【组词】
甚地
1. 【为甚】 亦作"为什";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