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7:13
词汇“支离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支离”通常指事物破碎、不完整,而“疏”则有稀疏、不密集的含义。结合起来,“支离疏”可能指的是事物破碎且分布稀疏的状态。
由于“支离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某种抽象概念或特定场景的状态,但在日常口语和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出现。
“支离”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原指肢解、破碎,后来引申为事物的破碎状态。“疏”则一直有稀疏、不密集的含义。两者结合形成的“支离疏”可能是后来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达。
在某些文学作品中,“支离疏”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情感或场景,如荒凉、孤独、遗忘等,这些都与破碎和稀疏的状态有关。
这个词可能带给人一种凄凉、孤独的感觉,联想到荒凉的景象或遗忘的记忆。
由于“支离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支离疏的时光里,我寻找着那些被遗忘的碎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凉的土地,零星的树木和破碎的建筑物,给人一种支离疏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破碎且稀疏的状态。
“支离疏”这个词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中可以用来形容特定的情感或场景。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2.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