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4:03
词汇“[愆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愆”和“乏”。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愆乏]”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愆乏]”可以理解为因过失或错误导致的缺乏或不足。
由于“[愆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因某种过失而导致的状态不佳或资源不足。
由于“[愆乏]”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在古代社会,“[愆乏]”可能用于描述因个人或集体的过失导致的资源或状态的不足,这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更多地被具体的词汇如“失误”、“疏忽”等替代。
“[愆乏]”给人一种负面、不足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因疏忽或错误导致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愆乏]”,但可以通过其他词汇表达类似的意思,如“由于我的疏忽,导致了资源的不足”。
在创作中,可以将“[愆乏]”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因某种过失而导致的不利局面,增加故事的戏剧性。
由于“[愆乏]”不是一个视觉上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关联到特定的视觉或听觉形象,但可以联想到一些表示不足或错误的图像或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愆乏]”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愆乏]”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深度和文化背景。
1.
【愆】
(形声。从心,衍声。本义:过错;罪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愆,过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失所为愆。 、 《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 、 《三国志·诸葛亮传》-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
【组词】
愆锁、 愆戾、 愆尤、 愆忒、 愆罪、 愆殃、 愆负、 愆过
2.
【乏】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引证】
《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 《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 、 《仪礼·大射仪》-凡乏用革。 、 《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乏参侯道。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