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4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46:13
“刻楮功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楮树上雕刻的技艺非常巧妙。楮树是一种树木,其树皮可用于制作纸张。这个成语比喻技艺高超,工艺精细。
在文学作品中,“刻楮功巧”常用来形容艺术品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或者比喻某人的技艺非常高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工艺美术、雕刻艺术等,可能会经常提及。
“刻楮功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可以推测它与古代的雕刻和造纸工艺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形容技艺高超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手工艺和艺术创作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刻楮功巧”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工匠精神和艺术追求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精致、细腻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那些需要耐心和细致才能完成的艺术品。它也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却技艺非凡的工匠。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看到一件古代的雕刻作品,其工艺之精湛,让我不禁想起了“刻楮功巧”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刻楮功巧传千古,匠心独运映星辰。”
想象一下,一位工匠在昏黄的灯光下,细心雕刻着一块木头,每一次敲击都显得那么有力而精准。这种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节奏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rtistry in craftsmanship”或“masterful craftsmanship”,都强调了工艺的高超和艺术性。
“刻楮功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技艺的赞美,也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在现代社会,尽管机械化生产普及,但这个成语依然提醒我们,手工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替代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文化内涵。
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楮】
(形声。从木,者声。本义: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
同本义 。可制纸。
【组词】
楮叶、 楮鸡
3.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4.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