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07:3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7:34:40
溘然而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突然间就去世了”。其中,“溘然”表示突然、出乎意料,“逝”则指死亡。这个成语强调了死亡的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一个角色或人物的突然死亡,增添故事的戏剧性和情感冲击力。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可能不太常用这个成语,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正式感。 专业领域:在新闻报道或法律文件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某个人的突然死亡,尤其是在强调死亡的意外性时。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这个成语的来源较为模糊,但“溘然”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表示突然、出乎意料的意思。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突然死亡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死亡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溘然而逝** 这个成语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反映了人们对死亡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无常和不可控。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因为生命随时可能突然结束。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听到一位朋友的亲人突然去世的消息,当时人们就用“溘然而逝”来形容这一**,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个成语的力量和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花儿绽放,
谁料一夜风雨,溘然而逝。
生命如斯,短暂而美丽,
珍惜每一刻,莫待空悲切。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阳光下微笑,突然间乌云密布,画面转为黑白,象征着生命的突然终结。 听觉联想:听到一首悲伤的音乐,伴随着低沉的弦乐,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ass away suddenly" 或 "die unexpectedly",但这些表达没有“溘然而逝”那种文学性和情感深度。
溘然而逝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死亡的突然性,还蕴含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它在文学和正式语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提醒人们珍惜生命,面对无常。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忽呼邻里语曰:‘同居三十余年,今长别矣,以遗蜕奉托可乎?’溘然而逝。
1.
【溘】
(形声。从水,盍(hé)声。①本义:水流。②忽然) 突然地、忽然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组词】
溘逝、 溘然长逝;溘死、 溘谢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逝】
(形声。从辵(chuò),折声。本义:去;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逝,往也。 、 《广雅》-逝,行也。 、 《诗·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逝。 、 《论语·子罕》-君子可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