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9:53
“同声相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相同的事物会相互寻找。基本含义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或事物会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寻求彼此的共鸣和支持。
在文学作品中,“同声相求”常用来形容志同道合的朋友或伙伴之间的默契和团结。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在寻找共同兴趣或目标时的自然倾向。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如何通过共同的价值观或目标来形成群体。
同义词:志同道合、气味相投、心心相印 反义词: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同声相求”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文学思想,强调的是和谐与共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成为描述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的常用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同声相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即在保持个体差异的同时寻求共同点。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强调了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安慰,因为它传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联系。联想上,我会想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困难时刻相互支持的画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志愿者项目,那里的成员都是因为共同的慈善目标而同声相求,我们一起工作,共同为社区做出贡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寂静中,星辰同声相求,编织着宇宙的和谐。”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群人手拉手围成圈的画面,象征着团结和共鸣。听觉上,我会想到和谐的合唱或交响乐,每个声音都在寻找彼此的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虽然意思相近,但“同声相求”更强调的是内在的共鸣和精神上的契合。
“同声相求”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寻找和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它提醒我,在多样性中寻求和谐是社会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