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20:3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20:36:52
“溘然长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突然间长久地离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突然去世,强调的是死亡的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
在文学作品中,“溘然长往”常用于表达对某人突然离世的哀悼和感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悼词或纪念文章中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法律文件中,可能会使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死亡情况。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突然性和意外性,而反义词则强调的是死亡的自然和预期性。
“溘然长往”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突然死亡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因此,“溘然长往”这样的成语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对生命的无常保持敬畏。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位亲近的长辈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离世,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溘然长往”的含义,这种突然的失去让人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无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溘然长往,夜空留下无尽的哀伤,每一颗流星都是他未竟的梦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星空突然失去一颗星星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低沉的大提琴声,来增强这种突然失去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dden demise”或“unexpected deat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相似的。
“溘然长往”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死亡的突然性,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是非常重要的。
《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1.
【溘】
(形声。从水,盍(hé)声。①本义:水流。②忽然) 突然地、忽然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组词】
溘逝、 溘然长逝;溘死、 溘谢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4.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