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6:34
“洋元”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字面意思指的是外国的货币,尤其是指过去**对外国货币的一种称呼。在清朝和民国时期,由于与外国贸易频繁,洋元特指外国银元,如墨西哥的“鹰洋”、美国的“美元”等。
在文学作品中,洋元可能被用来描绘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如描述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的社会经济状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老一辈人用来回忆过去的货币体系。在专业领域,如金融史或货币学,洋元可能被用来讨论货币的国际化和历史变迁。
同义词:外币、外国货币 反义词:本币、国内货币
“洋元”一词源于对外国货币的称呼,特别是在清朝和民国时期,由于与外国贸易的增加,外国银元大量流入,因此有了“洋元”这一特定称谓。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货币体系的建立,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洋元反映了当时**与外国经济交流的历史。它不仅是货币交换的工具,也是文化交流和历史变迁的见证。
提到洋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以及**在近代历史中的开放与挑战。它可能唤起对过去时代的怀念或对历史发展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家中长辈有收藏古币的爱好,可能会提及洋元,讲述过去的故事和货币的历史。
在诗歌中,可以将洋元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历史的流转和文化的交融:
洋元轻响,岁月悠悠,
银光闪烁,见证往昔。
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交织,
历史长河,一瞥即逝。
视觉上,洋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银币,上面雕刻着复杂的图案和文字。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银币在手中轻轻碰撞的声音,唤起一种历史的回响。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对外国货币的称呼各异。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直接使用货币的名称,如“dollar”或“peso”。
洋元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的近代历史和货币文化的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也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词汇。
1.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2.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