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2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5:41
词汇“恶躁”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恶”和“躁”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恶躁”可以理解为一种恶劣的、易怒的情绪状态。其中,“恶”通常指不好的、恶劣的,而“躁”则指急躁、不安定。结合起来,“恶躁”可能描述一个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且这种情绪状态带有负面性质。
在文学作品中,“恶躁”可能用来形容角色的性格特点,如“他性格恶躁,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暴躁”、“易怒”等词汇来描述类似情绪。
由于“恶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由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描述特定的情绪状态。
在**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因此“恶躁”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视为负面评价,与社会倡导的和谐、稳定的价值观相悖。
“恶躁”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争吵、冲突等。它可能引起人们的警惕,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避免激怒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性格恶躁的人,可能会选择保持距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在创作中,可以将“恶躁”作为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情节展现其对周围人和事的影响,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冲突性。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愤怒的表情、紧握的拳头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高分贝的争吵声、摔东西的声音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这种情绪状态,如英语中的“bad-tempered”或“irritable”。
“恶躁”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特定情绪状态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躁】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躁。-躁,疾也。 、 《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羽杀则躁。 、 《管子·心术》-躁者不静。 、 《易·说卦》-巽为躁卦。 、 、 《礼记·月令》。注:“动也。”-处必掩身毋躁。 、 《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狗赤股而躁。 、 《论语》。郑注:“不安静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韩非子·喻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组词】
躁暴、 躁妄、 躁忿、 躁扰、 躁静、 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