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5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57:04
恶渎(恶谑)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恶意的玩笑或嘲弄。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带有恶意、讽刺或伤害性质的玩笑,这种玩笑往往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快或伤害。
在文学作品中,恶渎可能被用来描绘角色的性格特点,或者作为一种戏剧冲突的手段。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恶渎来表达对他人的不满或挑衅。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恶渎可能被研究为一种社会行为或人际交往中的负面现象。
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深浅,而反义词则代表了完全相反的情感和行为。
恶渎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恶”表示不好或负面,“渎”则有轻慢、不敬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那些带有恶意和不尊重的玩笑。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恶渎的接受程度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直接的批评和嘲讽可能被视为一种交流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或攻击性的。
恶渎这个词往往会引起负面的情感反应,如不安、愤怒或受伤。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恶渎的情况,比如在工作场所或社交场合中。处理这种情况时,保持冷静和专业的态度,以及适时的沟通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或故事中,恶渎可以被用来增加戏剧性或揭示角色的复杂性。例如,一个角色可能通过恶渎来表达他的不满或隐藏的情感。
恶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尖锐的声音、讽刺的笑容或紧张的身体语言。视觉上,可能会想到皱眉、瞪眼或不悦的表情。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恶渎的表现形式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批评可能被视为一种建设性的反馈,而在其他文化中,这可能被视为不尊重。
恶渎作为一个词汇,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负面行为。了解和识别恶渎,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也有助于我们在自己的交流中避免这种行为,促进更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谑】
(形声。从言,虐声。本义:尽兴地游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谑,戏也。 、 《尔雅》-谑,浪笑。 、 《诗·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 《朱子全书》-此乃今之轻薄子,好作谑词,嘲乡里之类,为一乡所疾苦者。 、 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姿欢谑。
【组词】
谑亲、 姿欢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