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4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40:54
恶迹:指恶劣的行为或罪行,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组织所犯下的严重错误或不道德行为。
恶迹一词由“恶”和“迹”组成。“恶”表示不好或恶劣,“迹”指痕迹或行为。在古代汉语中,“恶迹”多用于官方文献或法律文书中,描述犯罪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日常语言中。
在**传统文化中,恶迹常与道德评价相关联,强调个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恶迹更多地与法律责任和社会惩罚联系在一起。
恶迹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痛苦和惩罚。它可能引发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目睹或了解到某人的恶迹,可能会影响对该人的信任和交往。例如,得知某人在工作中的不诚实行为后,可能会选择避免与该人合作。
在诗歌中,恶迹可以被用来象征黑暗和堕落:
在那深渊的边缘,恶迹如影随形, 罪恶的种子,在黑暗中悄然生根。
恶迹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破败的街道、冷漠的面孔或沉重的铁链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isdeeds”或“evil deeds”,它们在语义上与“恶迹”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恶迹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用于描述和批判不道德或犯罪行为。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帮助我们识别和讨论社会中的负面行为,促进正义和道德的维护。通过对恶迹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和文化的批判与建设中。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