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3:57
狐假鸱张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狐狸借助猫头鹰的威势来张牙舞爪。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或者比喻依仗有权势的人来作恶。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依仗权贵、欺压弱小的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人依赖他人的力量来展示自己的威风。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依附关系。
同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 反义词: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狐假虎威,鸱张其翼。”原意是狐狸借助**的威势,猫头鹰张开翅膀。后来演变为形容人借助他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
在**传统文化中,狐狸和猫头鹰往往被视为狡猾和凶猛的象征。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中权力和依附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这种行为的批判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和鄙视。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劳而获、依仗他人力量的人,以及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总是依仗有权势的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行为常常让人感到不齿,也提醒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保持独立和自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狐假鸱张夜行客,月下独酌自清高。”
想象一只狐狸站在猫头鹰的背上,张牙舞爪,这个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ding on someone's coattails”,意思是通过与某人的联系来获得好处或优势。
狐假鸱张 这个成语深刻揭示了社会中权力和依附关系的复杂性。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反映了人们对不公平和不道德行为的批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鱼烂,无非破账而终。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3. 【鸱】 (形声。从鸟,氐(dì)声。本义:一种凶猛的鸟,鹞子。又名鹞鹰、老鹰、鸢鹰)。
4.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