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38
词汇“涣散”是一个汉语词汇,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涣散”字面意思是指水流散开,比喻事物分散、不集中或失去凝聚力。基本含义是指状态或力量的分散,不集中,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组织纪律或物质形态等。
“涣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涣”字本义为水流散开,引申为分散、散开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涣散”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形式的分散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涣散”常与“凝聚”相对,强调的是团结和集中的重要性。在社会管理中,防止组织或纪律的涣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涣散”一词给人以消极的情感反应,常与无力、混乱、失序等负面状态联系在一起。在表达时,使用“涣散”可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团队合作时成员注意力涣散的情况,这时需要采取措施重新凝聚团队精神。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涣散”来描绘一种迷茫或失落的情感状态,如:
夜幕低垂,星光涣散, 心随风飘,无处安放。
视觉上,“涣散”可以联想到雾气弥漫的湖面,或是破碎的玻璃。听觉上,可能是嘈杂无序的声音,如市场中的喧闹声。
在英语中,“涣散”可以对应“disperse”或“scatter”,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物理上的分散,而“涣散”在中文中还包含了精神或组织状态的分散。
“涣散”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描述分散、不集中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并恰当使用“涣散”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通过对“涣散”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
1.
【涣】
(形声。从水,奂(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涣,流散也。 、 《诗·郑风·溱洧》-方涣涣兮。 、 《易·序卦传》-涣者离也。 、 《汉书·刑法志》-则涣然离矣。 、 《老子》。注:“涣者解散。”-涣兮。 、 《刘熊碑》-涣乎成功。 、 《戚伯著碑》-功德涣彰。
【组词】
涣然冰释、 涣驰、 涣泮、 涣衍
2.
【泮】
(形声。从水,半声。本义: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或作为学宫的宫殿 。也称泮宫)。
同本义 。西南为水,东北为墙,一半有水,一半无水。
【引证】
《说文》-泮,诸侯饷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 、 《礼记·明堂位》-泮宫,周学也。
【组词】
泮宫、 泮乡、 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