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0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4:25
“人心涣漓”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人心涣散”和“人心漓漓”两个词汇的混合或误用。为了准确分析,我们可以分别理解这两个词汇:
“人心涣散”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用来描述人们在思想或情感上的分散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和谐与团结,因此“人心涣散”往往被视为负面状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常用来批评管理不善或社会动荡。
“人心涣散”给人一种消极、混乱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无序、缺乏领导力和方向感的场景。
在组织管理中,我曾遇到过团队人心涣散的情况,通过加强沟通和团队建设活动,最终恢复了团队的凝聚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人心涣散的夜晚,星辰也失去了方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ck of unity”或“disunity”,用来描述类似的情境。
“人心涣散”是一个描述集体心理状态的重要词汇,它不仅反映了社会或组织的内部问题,也提醒我们在管理和领导中需要关注团队的精神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我们要好好治理一下~的局面。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涣】
(形声。从水,奂(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涣,流散也。 、 《诗·郑风·溱洧》-方涣涣兮。 、 《易·序卦传》-涣者离也。 、 《汉书·刑法志》-则涣然离矣。 、 《老子》。注:“涣者解散。”-涣兮。 、 《刘熊碑》-涣乎成功。 、 《戚伯著碑》-功德涣彰。
【组词】
涣然冰释、 涣驰、 涣泮、 涣衍
4. 【漓】 漓江 。水名,在广西东北部。为桂江上源。同湘江上游间有灵渠(湘桂运河)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