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41
涣散(huàn sàn)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状态或组织松散、不集中、不紧密。基本含义是指精神、注意力、组织或结构上的分散、不统一或不稳固。
涣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涣”(意为水流散开)和“散”(意为分散)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涣其群”,意指人群分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精神或组织上的分散状态。
在现代社会,涣散常与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在强调团队合作和效率的职场文化中,涣散是一个需要避免的状态。
涣散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无序、混乱和缺乏控制。在表达时,它常用来批评或指出问题。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经遇到过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不畅,导致整个项目进度涣散。通过加强沟通和明确目标,最终改善了团队的合作效率。
在诗歌中,涣散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壮阔与无垠,如“星河涣散,夜空如洗”。
涣散可以联想到风吹散的烟雾或水面上扩散的波纹,这些视觉形象传达了一种动态的分散感。
在英语中,涣散可以对应为“dispersed”或“scattered”,虽然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分散的状态。
涣散是一个描述状态或组织松散的词汇,广泛应用于不同语境中。了解其基本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细微差别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1.
【涣】
(形声。从水,奂(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涣,流散也。 、 《诗·郑风·溱洧》-方涣涣兮。 、 《易·序卦传》-涣者离也。 、 《汉书·刑法志》-则涣然离矣。 、 《老子》。注:“涣者解散。”-涣兮。 、 《刘熊碑》-涣乎成功。 、 《戚伯著碑》-功德涣彰。
【组词】
涣然冰释、 涣驰、 涣泮、 涣衍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