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6:57
词汇“涣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涣漫”字面意思是指水流散漫、无拘无束的状态。在文学中,它常用来形容水流的宽广、自由或人的情感、思想的散漫、不受约束。
“涣”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水流散开,“漫”字意为广泛、无边际。两者结合,形成了“涣漫”这一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水流的宽广和自由。
在**古代文学中,水常被用来象征情感和思想的自由流动,因此“涣漫”这一词汇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和宽广的向往。
“涣漫”一词给人以宽广、自由的联想,可能让人想到无边的江河、广阔的天空,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代诗词时遇到“涣漫”一词,它让我想象到古代文人墨客面对宽广江河时的豪情与自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涣漫的江水,映照着天边的云彩,我的心随波逐流,自由自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宽广的江河画面,水流涣漫,波光粼粼。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水流的声音,柔和而持续。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expansive”或“unconstrained”等词来表达类似的宽广和自由的意境。
“涣漫”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水流的物理状态,也象征了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自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美感。
1.
【涣】
(形声。从水,奂(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涣,流散也。 、 《诗·郑风·溱洧》-方涣涣兮。 、 《易·序卦传》-涣者离也。 、 《汉书·刑法志》-则涣然离矣。 、 《老子》。注:“涣者解散。”-涣兮。 、 《刘熊碑》-涣乎成功。 、 《戚伯著碑》-功德涣彰。
【组词】
涣然冰释、 涣驰、 涣泮、 涣衍
2.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