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51:56
涣然冰释 的字面意思是冰块融化消散,比喻疑虑、误会或隔阂等迅速消除,变得明朗或和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问题或矛盾得到迅速而彻底的解决。
涣然冰释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涣然冰释,其乐也融融。”原意是指冰块融化,后来比喻心中的疑虑或隔阂迅速消除。
在**文化中,涣然冰释常被用来形容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解,强调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轻松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春天的阳光融化冰雪,带来新生和希望。
在日常生活中,涣然冰释可以用来描述与家人或朋友之间的误会得到解决,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涣然冰释,心间的阴霾随风而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春天河面上冰块融化的画面,带来温暖和生机。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流水潺潺的声音,象征着问题的解决和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lt like ice”或“clear up misunderstandings”,但涣然冰释更具有诗意和形象性。
涣然冰释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表达和解与和谐的意义上非常有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涣兮若冰之将释。
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1.
【涣】
(形声。从水,奂(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涣,流散也。 、 《诗·郑风·溱洧》-方涣涣兮。 、 《易·序卦传》-涣者离也。 、 《汉书·刑法志》-则涣然离矣。 、 《老子》。注:“涣者解散。”-涣兮。 、 《刘熊碑》-涣乎成功。 、 《戚伯著碑》-功德涣彰。
【组词】
涣然冰释、 涣驰、 涣泮、 涣衍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4.
【释】
(形声。从采(biàn),睪(yì)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 、 《仪礼·大射仪》-释获。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 《仪礼》-主人释服。
【组词】
释绂、 释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