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02:13
“乡老”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乡村中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在乡村生活中有较高威望或经验丰富的老人。这个词汇强调了年龄和社会地位,通常带有尊敬的意味。
“乡老”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乡”(乡村)和“老”(年长)组成。在古代,乡村中的老年人因其经验和智慧而被尊重,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老年人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乡村社区中。乡老们通常是家族或村庄的决策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尊重。
“乡老”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温馨和尊敬的感觉,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和**的智慧。
在我的家乡,每逢重要节日,乡老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分享故事和经验,这种传统让我感到深深的归属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老”:
乡老的智慧,如古树的根, 深植于这片土地,岁月的见证。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几位乡老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轻声交谈,背景是悠扬的笛声,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宁静和和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village elder”(英语)或“村の長老”(日语)也用来指代乡村中的有威望的老年人。
“乡老”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信息。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