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15:38
词汇“垂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或贵族冠冕上的装饰物,即垂挂在冠冕前后的玉串或珠串。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垂旒”进行深入分析:
“垂旒”字面意思是指垂挂的玉串或珠串。在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冠冕上会有这样的装饰,用以显示其尊贵地位。
“垂旒”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漫长的历史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描述古代礼仪和文物时仍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垂旒”象征着权力和尊贵。它是古代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审美标准。
“垂旒”给人以庄重、尊贵和仪式感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历史的厚重。
在参观故宫或历史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过带有垂旒的古代冠冕,那种历史的沉淀和工艺的精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帝王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金銮殿上,垂旒轻摇,帝王之威,不言自昭。”
想象一下,一位身着龙袍的帝王,头戴金冠,垂旒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摇曳,这种场景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还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庄重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装饰物也有出现,如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冠冕上的珠宝串,虽然形式和材质不同,但都体现了尊贵和权力的象征。
通过对“垂旒”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让我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精准和富有文化底蕴。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意这类富含文化内涵的词汇的使用和传承。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旒】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引证】
《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旗十有二旒。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引证】
《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组词】
旒纩;旒紞、 旒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