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07:01
词汇“凝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凝旒”进行分析:
“凝旒”由两个字组成:“凝”和“旒”。
结合起来,“凝旒”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帝王冠冕上的玉串静止不动,象征着庄重、肃穆的气氛。
在文学作品中,“凝旒”常用来描绘庄重的场合或肃穆的气氛,如宫廷仪式、朝会等。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
“凝旒”一词的词源较为古雅,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帝王冠冕上的凝旒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国家的安定。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这个词汇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凝旒”一词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庄严仪式和皇权的威严。
由于“凝旒”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运用“凝旒”来描绘古代宫廷的场景,增添文学作品的古雅氛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帝王冠冕上的玉串静止不动的场景,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宫廷中的钟声或鼓声,增添肃穆的氛围。
由于“凝旒”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凝旒”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雅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学古代文学和历史时,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地运用这类词汇可以增添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1.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
2.
【旒】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引证】
《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旗十有二旒。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引证】
《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组词】
旒纩;旒紞、 旒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