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2:56
垂教: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传授知识或智慧”,通常用于尊敬地描述长辈或权威人士对晚辈或追随者的教导。它强调了教导的权威性和传承性,常含有尊敬和感激的情感色彩。
在文学中,“垂教”常用于描述历史人物或智者的教导,如“孔子垂教于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尊敬的场合,如学术讲座或长辈的谈话中,可能会听到。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哲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讨论知识的传承和教育的方法。
同义词:教诲、教导、训诲 反义词:违背、忽视、拒绝
“垂教”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垂”字有传递、下放的含义,“教”则是教导、教育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常用于描述君主或长辈的教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仍保持其尊敬和权威的语义色彩。
在文化中,尊敬长辈和权威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垂教”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代表了知识的传承,也体现了社会秩序和伦理关系。
“垂教”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智者和导师,他们的教导如同灯塔,指引着后人的方向。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有幸接受过一位资深教授的垂教,他的教导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能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垂教”:
在知识的海洋中,
智者的垂教如灯塔般明亮,
指引着迷航的船只,
穿越黑暗,抵达真理的彼岸。
想象一位智者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笔,面带微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背景音乐可以选择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mpart wisdom”或“pass on knowledge”,但这些表达缺乏“垂教”所特有的尊敬和权威感。
“垂教”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让我在表达尊敬和感激时有了更恰当的选择。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文化传承和知识传递的重要性。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