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3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32:45
消逝: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指人的死亡。字面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从存在状态中逐渐消失,不再存在。
“消逝”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消”和“逝”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消”指消散、消失,“逝”指离去、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消逝”。
在东方文化中,“消逝”常与无常、变迁和生命的短暂联系在一起。在西方文化中,它可能更多地与时间的流逝和个人记忆的淡忘相关。
“消逝”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哀伤和怀旧,因为它暗示着失去和不可挽回。它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些传统手工艺的消逝,这让我感到惋惜,也激发了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消逝”:
在岁月的长河中,
青春如梦,悄然消逝,
留下的,
是回忆的碎片,
在心海中轻轻荡漾。
在英语中,“消逝”可以对应为“fade away”或“vanish”。在法语中,“disparaître”也有类似的含义。不同语言中,这个概念都强调了逐渐消失的过程。
“消逝”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消失,也触及了人们对时间、记忆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消逝”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逝】
(形声。从辵(chuò),折声。本义:去;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逝,往也。 、 《广雅》-逝,行也。 、 《诗·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逝。 、 《论语·子罕》-君子可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