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4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46:26
“垂朱拖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下垂的朱色和拖曳的紫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或贵族的服饰华丽,色彩鲜艳,尤其是指古代官员的官服上装饰的朱色和紫色。
在文学作品中,“垂朱拖紫”常用来描绘宫廷或官场的繁华景象,或者形容人物的高贵身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古装剧中,它可能会被用来增加场景的氛围。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服装学,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具体描述古代服饰的细节。
同义词:锦衣玉带、华服盛装 反义词:布衣蔬食、粗布短衣
同义词“锦衣玉带”和“华服盛装”都强调服饰的华丽和高贵,而反义词“布衣蔬食”和“粗布短衣”则强调简朴和普通。
“垂朱拖紫”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朱色和紫色在古代中国是高贵的颜色,常用于官员的官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华丽或高贵的服饰。
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的颜色和样式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朱色和紫色代表了权力和尊贵,因此“垂朱拖紫”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念。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高贵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繁华和复杂。在现代语境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华丽或高贵的场合。
在观看古装剧时,我经常看到演员们穿着垂朱拖紫的服饰,这些服饰不仅美观,而且富有历史感,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宫灯初上,垂朱拖紫的宫女们,轻盈地穿梭在长廊。”
想象一幅画面:宫廷中,官员们穿着垂朱拖紫的服饰,缓缓行走,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一种古典美的享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essed in royal blue”或“wearing purple”,紫色在西方也是皇室和贵族的象征。
“垂朱拖紫”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古代服饰的华丽,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审美。在现代,它仍然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华丽或高贵的场合,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3.
【拖】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拕,引也。 、 《淮南子·齐俗》-纵体拖发。 、 《淮南子·人间世》-拖其衣被。 、 《汉书·南越传》-拖舟而入水。
【组词】
拖上州拔下县、 拖罟、 拖钩、 拖刀计、 拖扯
4.
【紫】
(形声。从糸(mì),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紫,帛黑赤色也。 、 《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恶紫之夺朱也。 、 《礼记·玉藻》-玄冠紫緌。 、 《左传·哀公七年》-紫衣狐裘。 、 《论语》-红紫不以为亵服。 、 《乐府诗集·陌上桑》-紫绮为上襦。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佩紫怀黄。 、 唐·李朝威《柳毅传》-披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