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2:26
冕旒(miǎn li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或贵族所戴的冠冕上的装饰物。冕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而旒是冕上的玉串,通常悬挂在冕的前后,用以表示身份和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冕旒”常被用来象征权力、尊贵或庄严的场合。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化或学术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冕旒的研究和描述是重要的课题。
同义词“冠冕”和“皇冠”都指代类似的头饰,但“冕旒”更特指古代帝王或贵族的礼帽及其装饰。反义词则强调了与冕旒所代表的尊贵和权力相对的普通或平民身份。
“冕旒”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冕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旒字则较晚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冕旒的形制和用途有所变化,但其作为权力和地位象征的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古代社会,冕旒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是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线索。
提及“冕旒”,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庄严的仪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尊重,同时也可能激发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和探索欲。
在参观故宫或历史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到过古代冕旒的实物,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工艺的精湛令人印象深刻。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帝王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冕旒”:
金光闪烁的冕旒下, 帝王的眼眸深邃如夜。 历史的尘埃轻轻落下, 见证了千年的荣光与哀愁。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华服的帝王,头戴冕旒,站在宫殿的高台上,俯瞰着他的王国。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编钟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头饰如皇冠(Crown)也象征着权力和尊贵,但形制和装饰与**的冕旒有所不同。这种比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中对权力和尊贵的不同表达方式。
通过对“冕旒”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这个词汇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桥梁。在未来的语言表达和创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丰富我的表达和理解。
1.
【冕】
(形声。从月(mào),免声。“月是蛮夷及小儿的头衣”,“免”是“冕”的本字。本义: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 、 《荀子·富国》-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 、 《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 、 《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 、 《左传·哀公十五年》-服冕乘轩。
【组词】
冠冕、 冕弁、 冕版、 冕服、 冕冠
2.
【旒】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引证】
《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旗十有二旒。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引证】
《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组词】
旒纩;旒紞、 旒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