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3:22
词汇“沉痼自若”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沉”、“痼”、“自”、“若”。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沉痼自若”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或事物深陷于某种难以改变的状态或惯中,但仍然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面对困难或不良惯时,虽然难以摆脱,但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
“沉痼自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的特点,即通过简洁的四个字传达复杂的意义。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可能受到了儒家思想中“君子坦荡荡”的影响,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从容。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冷静和自信,这与“沉痼自若”所传达的意境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安慰。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冷静和自信的人,他们的坚韧和乐观激励着我。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面对家庭变故时依然沉痼自若,用他的冷静和智慧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这个成语让我想起了他的形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风雨如晦,沉痼自若,
心若止水,波澜不惊。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暴风雨中,但他的表情平静,眼神坚定。在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首平静而有力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keep one's cool”或“stay calm and collect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沉痼自若”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和冷静。
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1.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
2.
【痼】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固声。“固”(顽固)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疾病经久难愈的)。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痼,久病也。 、 《后汉书·周章传》-邓太后以皇子胜有痼疾。
【组词】
痼瘵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