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0:47
“不绝若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某种情况或状态非常危急,就像一根细线一样即将断裂,但还没有完全断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形势极其危急,但尚有一线希望或生机。
在文学作品中,“不绝若线”常用于描述战争、灾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的危急状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书面语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情况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或经济分析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看似即将崩溃但仍有一线生机的复杂局面。
同义词:危在旦夕、岌岌可危、命悬一线 反义词:安然无恙、稳如泰山、固若金汤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情况的危急程度或稳定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不绝若线”在某种程度上相关。
“不绝若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细微差别的精确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危急情况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不绝若线”常常与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强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和努力,寻找那一丝可能的转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期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绝境中寻找出路的人,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展现的勇气和智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感到压力巨大,感觉就像“不绝若线”,但最终通过努力,我成功通过了考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绝望的深渊,不绝若线,希望的光芒,穿透黑暗。”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根细线悬挂在悬崖边,随时可能断裂。听觉上,可能是紧张的背景音乐,伴随着心跳声,强调情况的紧迫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nging by a thread”,意思相近,都用来形容情况极其危急,但尚有一线希望。
“不绝若线”这个成语在描述危急情况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情况的严重性,还暗示了可能的转机。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况。
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线】
(形声。从糸(mì),戔(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线,缕也。 、 《公羊传·僖公四年》-中国不绝如线。 、 《红楼梦》-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
【组词】
线儿提的、 毛线;丝线;缝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