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5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52:41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工厂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硫、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未经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
“一次污染物”这个词汇源于环境科学领域,随着工业化和环境问题的凸显,这个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现代社会,一次污染物的控制和减排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涉及到政策制定、企业责任和公众意识等多个层面。
提到一次污染物,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雾霾、健康问题和环境恶化,带来负面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次污染物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做出更环保的选择,比如支持使用清洁能源的产品。
在诗歌中,可以将一次污染物作为隐喻,表达对现代工业化负面影响的反思,例如:“城市的呼吸,被一次污染物扼住。”
看到一次污染物的图片,可能会联想到灰蒙蒙的天空和刺鼻的气味;听到相关讨论,可能会想到沉重的环境话题。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rimary pollutants”,德语中的“Primärverschmutzung”,都指代类似的概念,反映了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共同关注。
一次污染物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环境问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讨论和传播环保信息。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
3.
【污】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引证】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
4.
【染】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染,以缯为色也。 、 《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掌染草。
【组词】
染博士、 染服、 染户、 染茜、 染采、 染事、 染网、 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5.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