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7:49
“人生在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活在世界上。它强调了人的生命存在于世间的状态,通常用来表达对人生经历、命运或生活态度的思考。
“人生在世”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生命和存在的哲学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日常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人生在世”常常与儒家、道家或佛家的思想相结合,用来探讨人生的意义、道德责任和精神追求。它反映了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激发人们对如何度过有限生命的思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起伏、挑战和成长。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人生在世”来安慰一个经历挫折的朋友,告诉他人生虽然短暂,但每一个经历都是宝贵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生在世如浮萍,随波逐流任风行。”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的自然景象,象征生命的循环。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悠扬的古琴声,传达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fe on Earth”或“Human Existen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探讨了人在世界上的存在和经历。
“人生在世”这个词汇不仅是对生命存在的简单描述,更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反思。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人生在世,本自非常,吾年已老,前路几何?
~,吃喝两字。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4.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