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9:08
朽木难彫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腐朽的木头难以雕刻”。这个成语比喻人或事物已经败坏到无法挽救或改善的地步。它强调的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彻底的衰败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朽木难彫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品德败坏或事物的陈旧不堪。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已经无可救药,或者某事物已经无法修复。在专业领域,如木工或艺术领域,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材料的质量极差,不适合进一步加工或创作。
同义词:
反义词:
朽木难彫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木工实践,当时的工匠们发现腐朽的木头无法承受雕刻的精细工艺,因此形成了这个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彻底败坏。
在文化中,朽木难彫 强调的是一种道德判断,即某些人或事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无法通过任何手段恢复其原有的状态。这种观念反映了人对于事物本质和状态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观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失败。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他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感到绝望和无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老旧的家具,它们因为年久失修而变得朽木难彫,无法再使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和环境对物品的破坏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如刀,刻不尽朽木难彫,
时光荏苒,留不住青春年少。
想象一块腐朽的木头,表面布满裂纹,无法承受任何雕刻工具的触碰。这种视觉形象让人感到一种无法修复的破败感。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木头断裂的声音,增加了这种破败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lost cause" 或 "beyond repair",它们都表达了无法挽救或修复的意思,但缺乏朽木难彫这种具体的视觉和工艺背景。
朽木难彫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事物衰败到无法挽回的状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时间和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以及在面对无法改变的情况时应有的态度。
1.
【朽】
(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朽,腐也。 、 《诗·周南·良耜》。释文:“烂也。”-荼蓼朽止。 、 《礼记·月令》。注:“气若有若无为朽。”-其臭朽。 、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组词】
朽索、 朽壤、 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彫】
(雕的异体字)。
雕刻,刻镂。
【引证】
《说文》-彫,琢文也。从彡,周声。 、 《释言》-彫,镂也。 、 《论语》。-朽木不可彫也。
【组词】
彫本、 彫玉、 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