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56
“万古不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永远不朽坏,不消失。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或精神具有极强的持久性和永恒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或被遗忘。
在文学作品中,“万古不朽”常用来形容伟大的作品、思想或人物,强调其超越时间的价值和影响力。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常被赞誉为“万古不朽”。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种特别持久或难以改变的事物,如“他的影响力万古不朽”。
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那些历经千年仍然保存完好的文物或遗迹。
同义词:永垂不朽、千古流芳、万世流芳
反义词: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万古不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和哲学,特别是在儒家和道家的经典文献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但其核心意义——永恒和持久——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万古不朽”常与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持久价值和文化遗产的重视,以及对那些能够超越时间限制的事物的崇敬。
这个词汇给人以庄严、崇高和永恒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历经时间考验仍然闪耀的事物,激发人们对持久价值和永恒真理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参观一座千年古刹时听到导游用“万古不朽”来形容那些历经风雨仍然屹立不倒的佛像和建筑,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万古不朽的星辰,照耀着世代的梦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建筑或历史遗迹的画面,配以悠扬的古琴音乐,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永恒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less”或“eternal”,虽然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永恒概念,但“万古不朽”更具有**文化的特色和深度。
“万古不朽”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能够超越时间限制的事物。它提醒我,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往往需要时间的考验才能显现,而这也是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大丈夫当建~之功业。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朽】
(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朽,腐也。 、 《诗·周南·良耜》。释文:“烂也。”-荼蓼朽止。 、 《礼记·月令》。注:“气若有若无为朽。”-其臭朽。 、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组词】
朽索、 朽壤、 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