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3:04
传国玺:传国玺是古代的印玺,象征着皇权和国家权威。它通常由贵重的材料制成,如玉、金或宝石,并雕刻有龙等象征皇权的图案。传国玺在历史上多次易手,每一次易手都伴随着政权的更迭。
传国玺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传”意味着传递或继承,“国玺”则是国家的印玺。随着历史的演变,传国玺成为了皇权的象征,其材料和制作工艺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在文化中,传国玺象征着皇权的正统性和国家的统一。每一次传国玺的易手都伴随着重大的历史,如王朝的更替或政权的转移。
传国玺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尊重,因为它代表了古代皇权的至高无上。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的宫廷、权力斗争和历史变迁。
在个人经历中,传国玺可能出现在历史书籍或博物馆的展览中,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龙纹玉玺传国玺,
千年风雨见证史。
皇权象征不可替,
历史长河中永存。
传国玺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庄严景象,或是历史纪录片中关于古代**的宏伟音乐和解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象征物可能是国王的权杖或王冠,如英国的君主权杖和王冠,它们也象征着王权和国家的权威。
传国玺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符号,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也在理解和欣赏*古代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对传国玺的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1.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玺】
(形声。从玉,尔声。本义:印章。古时尊卑通用。自秦以后,多指帝王印玺)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璽,王者印也。所以主土。从土,爾声。籀文从玉。 、 《周礼·掌节》-货贿用玺节。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玺书追而与之。 、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九年四月,缪毐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作乱。 、 《隋书·礼仪》-皇太子妃玺,以黄金,方一寸,龟钮。 、 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组词】
玺册、 玺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