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32
“传国”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将国家的权力、地位或象征物从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基本含义通常涉及到国家政权的继承,尤其是在君主制国家中,指国王或**的权位传承。
“传国”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君主制国家的权力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任何形式的权威和文化遗产的传递。
在**文化中,“传国”常常与“传国玉玺”等象征物联系在一起,这些象征物代表了国家的正统和连续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权力和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
“传国”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庄严和历史的沉重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和传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参与历史研究或政治讨论时。例如,在讨论家族企业的传承时,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将“传国”用于描述一种精神的传承,如:
在岁月的长河中,
传国的不仅是玉玺,
更是那份不灭的信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宫廷中的传国仪式,庄严肃穆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或史诗般的音乐,来增强“传国”这一概念的宏大感。
在不同文化中,“传国”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国,王位的继承有着详细的规定和传统;而在一些非洲部落,权力的传承可能更加依赖于家族和部落的传统。
“传国”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涉及到权力的传承,还涉及到文化、价值观的传递。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1.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