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3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36:54
“传声筒”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用来放大声音的装置,通常由一个喇叭形的金属或塑料制成,用于在嘈杂的环境中传递声音,或者在远距离传递声音时使用。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媒介或工具,用于传递信息或声音。
在文学中,“传声筒”常被用作比喻,指代那些传递他人观点或信息的媒介,如新闻媒体、政治代理人等。在口语中,它可以指实际的物理装置,也可以比喻性地指代那些传递消息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声学或通信工程中,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设备或技术。
“传声筒”一词源自对声音传递工具的描述,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形式和功能都有所变化。在古代,人们可能使用简单的木制或金属喇叭来放大声音;现代则有更多高科技的扩音设备。
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中,“传声筒”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只传递特定观点或立场的媒体或个人,暗示其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演讲和公共交流的场景,有时也可能带有负面情感,如被用作批评媒体缺乏独立性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使用或见到传声筒在公共活动中的应用,如**、体育赛事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传声筒”比喻为爱情的传递者:“爱情如同一支传声筒,将心跳的声音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想象一个**场景,人们手持传声筒高声呼喊,声音通过扩音器放大,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不同语言中,“传声筒”可能有不同的表达,但其基本功能和比喻意义是相似的。
“传声筒”不仅是一个实用的工具,也是一个富有比喻意义的词汇,它在语言表达中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批判视角。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信息传递和社会交流的理解。
1.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筒】
(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筒,通箫也。 、 《三苍》-筒,竹管也。 、 《说文》-筩,断竹也。 、 《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教吏为缿筩。 、 《汉书·律历志》-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
【组词】
筒箭、 筒竹、 筒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