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1:32
太阳: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是一个巨大的、炽热的气体球,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它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核聚变产生光和热,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其字形和发音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太阳常被描述为天空中最明亮的存在,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在许多文化中,太阳被视为神圣的象征,与生命、力量和统治权相关联。例如,古埃及的太阳神拉(Ra)和阿兹特克文化中的太阳神托纳提乌(Tonatiuh)。
太阳常常引起温暖、活力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持续的生命力,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太阳常常与愉快的户外活动联系在一起,如野餐、徒步旅行和海滩度假。它也是摄影爱好者喜爱的拍摄对象。
诗歌: 太阳,你是天空的画家, 用金色的笔触绘出白昼的辉煌。 你的光芒穿透云层, 照亮了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在不同文化中,太阳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教中,太阳神苏里亚(Surya)是重要的神祇之一,而在北欧神话中,太阳被视为女神苏尔(Sol)的象征。
太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文化和艺术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地球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情感和创造力的灵感之源。通过对太阳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多重意义。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阳】
(形声。从阜,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阳,高明也。 、 《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 《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 《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利刊阳木而火之。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华山之阳。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阳谷皆入汶。 、
【组词】
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 阳陆、 阳濒、 阳林、 阳木、 阳柯、 阳崖、 阳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