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0:13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引证】
《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国中九经九纬。 、 《周礼·士师》。注:“城中也。”-三曰国禁。 、 《孟子》。注:“谓都邑也。”-在国曰市井之臣。 、 《诗·邶风·击鼓》-土国地漕。 、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 《战国策·齐策》-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组词】
国中、 国人、 国迁、 国阴、 国郊、 国禁、 国邑、 国刑
国家。
【引证】
《诗·魏风·园有桃》-聊以行国。 、 《诗·大雅·民劳》-国无有残。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
【组词】
国纪、 国帑、 国禄、 国课、 国器
古代王、侯的封地。
【引证】
《史记·留侯之家》-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就国于薛。
【组词】
国租
部落。
【引证】
《后汉书》-[韩]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
地方。
【引证】
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家乡。
【引证】
《晋书》-[侃]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