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2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21:06
刑事犯:指违反刑法规定,犯有刑事罪行的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那些被法律认定为犯罪并受到刑事处罚的个体。
在法律专业领域,“刑事犯”是一个精确的术语,用于指代那些被正式起诉并判定有罪的人。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绘人物的道德败坏或社会边缘化。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罪犯”或“犯人”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同义词:罪犯、犯人、犯罪者 反义词:守法公民、模范市民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正式程度。例如,“罪犯”较为中性,而“刑事犯”则带有更强烈的法律意味。
“刑事犯”一词源于法律术语,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在古代,类似的词汇可能更偏向于描述道德败坏或社会不端行为,而现代法律体系则赋予了它更为精确的定义。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刑事犯”可能带有不同的社会评价和道德判断。在一些社会中,刑事犯可能被视为社会的威胁,而在其他社会中,他们可能被赋予改造和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人们对正义、惩罚和道德的思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监狱、法庭和警察等形象,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犯罪者的人性和社会责任的探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通过新闻报道、法律节目或个人经历接触到“刑事犯”这个词汇。例如,社区会议中讨论如何预防犯罪,或者在法律课程中学习相关案例。
在诗歌中,可以将“刑事犯”作为隐喻,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道德困境。例如:
他曾是街头的幽灵, 刑事犯的标签,烙印在心。 法律的铁链,束缚着自由的梦, 但心中的火花,未曾熄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监狱的铁窗、法庭的庄严场景或警察的制服。在音乐中,可能联想到沉重、紧张的旋律,反映出与刑事犯相关的严肃和紧张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刑事犯”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相似的。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riminal”或“convict”。
“刑事犯”这个词汇在法律和社会伦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法律术语,也是社会对犯罪行为的集体反应的体现。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把握法律和社会伦理的复杂性至关重要。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