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8:58
“梁上君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躲藏在屋梁上的君子。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正直、有德行,实际上却暗中做坏事的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伪善者或两面派。
“梁上君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梁上君子,不以时变”,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正直,实际上却不随时代变化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指那些表面上正直,实际上却做坏事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君子是指有德行、有修养的人。然而,“梁上君子”这个成语却颠覆了这一形象,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和欺骗。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伪善行为的批判和讽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讽刺和批判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心怀不轨的人。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的人,但实际上却在背后做着不正当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梁上君子”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地描述了这些人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梁上君子,面具之下藏阴谋,
笑里藏刀,虚伪之中显狡猾。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穿着正装的人,站在高高的屋梁上,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但实际上却在暗中策划着什么。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提醒我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olf in sheep's clothing”,意思是指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无害,实际上却很危险的人。这个表达与“梁上君子”有相似的讽刺意味。
通过对“梁上君子”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含义和用法。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伪善行为的讽刺,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揭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高我的表达能力。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邑西某乙,故~也。
东汉灵帝时小官吏陈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无私。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发现后并没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儿子、孙子叫到身边,给他们讲如何做人,不要学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动就下地求饶。陈寔给钱放他回
1.
【梁】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