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5:14
枕戈寝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枕着兵器,穿着铠甲睡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战士随时准备战斗,不放松警惕,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枕戈寝甲 常用来描绘战争时期的紧张氛围或英雄人物的英勇无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比喻某人时刻准备应对挑战,不松懈。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具体描述古代战士的生活状态。
枕戈寝甲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枕戈待旦”,后来逐渐演变为“枕戈寝甲”,意思相近,但后者更强调战士的装备和状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枕戈寝甲 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战争的严肃态度。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性和战士的牺牲精神。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尊重,联想到了古代战士的英勇和牺牲。它也让我思考到现代社会中,那些时刻准备应对挑战和困难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项目团队中工作,团队成员都像枕戈寝甲一样,时刻准备应对项目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枕戈寝甲夜未央,星辰见证英雄梦。”
想象一幅画面:夜晚,战士枕着兵器,穿着铠甲,周围是静谧的战场,只有风声和远处战鼓的回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leep with one eye open”,虽然意思相近,但没有枕戈寝甲那样具体和形象。
枕戈寝甲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战士状态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保持警惕和准备,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
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4.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