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7:18
词汇“偃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偃靡”进行深入分析:
“偃靡”的字面意思是倒伏、衰败的样子。其中,“偃”指的是倒下,“靡”则有散乱、衰败的含义。结合起来,“偃靡”形容植物或事物因衰败而倒伏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偃靡”常用来形容植物在风雨中倒伏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事的衰败或精神的颓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更多出现在古文或诗词中。
“偃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中大幅下降,主要保留在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语境中仍能见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偃靡”常与自然界的变迁和人事的兴衰相联系,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周期和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
“偃靡”一词给人以凄凉、衰败的情感联想,常与悲伤、失落等情绪相关联。在文学创作中,它可以用来增强作品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效果。
由于“偃靡”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它。但在阅读古文或诗词时,这个词汇的出现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学的美感。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偃靡”:
秋风起,落叶偃靡,
岁月无声,人事已非。
想象一片枯黄的草地在秋风中偃靡,伴随着萧瑟的风声,这种景象和声音会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偃靡”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wilted”和“decayed”。
“偃靡”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依然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情感表达功能。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认识到了在语言学中保持对古词汇的关注的重要性。
1.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2.
【靡】
(形声。从非,麻声(mǐ)。本义:无;没有)。
同本义 。
【引证】
《尔雅》-靡,无也。 、 《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 、 《诗·邶风·泉水》-靡日不思。 、 《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 、 《聊斋志异·促织》-靡计不施。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
【组词】
靡有孑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