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9:10
枕戈以待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枕着兵器等待”,比喻时刻准备着,随时准备战斗或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高度警惕和准备状态,通常用于形容军队或个人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或挑战时的状态。
枕戈以待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枕戈待旦,以待天明。”原意是指士兵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时刻准备着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观念,强调在和平时期也要保持警惕和准备。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紧张、严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士兵或现代社会中的竞争者,时刻准备着应对挑战。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面对重要考试或工作任务时的准备状态,提醒自己要保持警惕和努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枕戈以待”融入到描述战士或**员的诗句中,如:“枕戈以待夜未央,星光下誓言铮铮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士兵在战场上枕着兵器等待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激昂的背景音乐来增强这种准备状态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on the alert”或“ready for ac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时刻准备着的意思。
枕戈以待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用于形容军事准备,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面对各种挑战时的准备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仁皇]与李文贞光地谈《易》,每至子夜,诸待从多~。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