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1:1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19:14
“枕戈泣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枕着兵器哭泣,眼泪滴到兵器上形成血迹。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悲愤,准备随时战斗或牺牲。
在文学作品中,“枕戈泣血”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在面对国家危难或个人悲剧时的悲壮情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特定历史**中的情感和决心。
同义词:
反义词:
“枕戈泣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如《左传》等历史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人们在极端困境中的悲壮情感和坚定决心。
在**文化中,“枕戈泣血”体现了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在面对巨大困难时展现出的坚定和牺牲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时,我常常会遇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枕戈泣血,
星辰见证,英雄的誓言。
想象一个战士在夜幕下,枕着兵器,眼中含泪,这种画面充满了悲壮和决心。配合激昂的音乐,可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edding blood for a cause”或“fighting with tears in one's ey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决心是相似的。
“枕戈泣血”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在极端困境中的悲壮情感和坚定决心。它在文学和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增强了表达的深度和情感的强度。
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君父变出非常,公专阃外,义当~,以激同雠。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
4.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