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1:17
“枕戈饮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枕着兵器,喝着敌人的血。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出极度的勇敢和决心。
在文学作品中,“枕戈饮血”常用来形容战士的英勇无畏,如古代战争题材的小说或诗歌。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军事或历史话题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具体描述某次战役的激烈程度。
同义词:浴血奋战、血战到底、殊死搏斗 反义词:临阵脱逃、畏缩不前、避战求和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态度和行为。
“枕戈饮血”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文化。在古代,战士们在战场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被后人用这个成语来概括和传承。
在文化中,“枕戈饮血”体现了对英勇和牺牲精神的崇高评价。这种精神在的历史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描述民族英雄和战争故事时。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了正义和自由而战的英雄们,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令人感动。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时,这个成语常常浮现在脑海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那些历史时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枕戈饮血的勇士,在黎明的曙光中,誓言守护这片土地,直到永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上的勇士们,他们枕着兵器,脸上沾满血迹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以及战士们的呐喊。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ghting to the death”或“battle-harden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英勇和决心。
“枕戈饮血”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古代战士英勇精神的描述,也是对人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然所以如此披甲厉兵,~者,非好为首先发难,徒负光复汉家之虚誉,实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趋。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然所以如此披甲厉兵,~者,非好为首先发难,徒负光复汉家之虚誉,实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趋。”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饮】
把水给人或牲畜喝。
【引证】
《诗·大雅·公刘》-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组词】
饮羊、 饮水、 饮马长江
用酒食款待。
【引证】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
【组词】
饮客、 饮劳
4.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