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26
枕戈待命 的字面意思是“枕着兵器等待命令”,比喻时刻准备着,随时准备行动或投入战斗。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高度戒备和随时准备应战的状态。
枕戈待命 源自**古代军事文化,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形容任何需要高度戒备的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枕戈待命** 体现了忠诚、责任和牺牲精神。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强调专业性和责任感,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响应的行业中。
这个词汇给人以紧张、严肃和责任感强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战士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以及在现代社会中那些默默守护我们安全的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紧急响应团队中工作,那时我们经常需要枕戈待命,确保能迅速应对各种突发**。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枕戈待命夜未央, 星辰见证忠诚光。 一朝号令风雷动, 铁马冰河入梦乡。
想象一幅画面:夜幕下,一名战士枕着兵器,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背景音乐可以是紧张而充满力量的进行曲,增强这种时刻准备行动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n standby" 或 "ready for ac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枕戈待命那种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枕戈待命 是一个充满力量和责任感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事文化,也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多个领域。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责任和准备的重视。
张统制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在汉口刘家庙枕戈待命。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4.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