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5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53:14
“执持”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坚持、保持或持有某种东西或态度。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对某个信念、物品或状态的持续保持和坚定不移的态度。
在文学中,“执持”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他执持着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所动”。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事的坚持,如“她执持要完成这项任务”。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哲学,它可能指对某种理论或观点的坚持。
同义词:坚持、保持、持有、坚守 反义词:放弃、抛弃、松懈、动摇
同义词中,“坚持”强调持续不断的努力,“保持”侧重于维持现状,“持有”更多指拥有物品,“坚守”则强调在困难面前的不退缩。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执持”相反的态度或行为。
“执持”由“执”和“持”两个字组成,“执”原指抓住,“持”指保持。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连用,表示持续抓住或保持某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扩展到抽象的坚持和保持。
在**文化中,“执持”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相联系,强调在道德和行为上的持续和坚定。
“执持”给人一种坚定和稳定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始终坚持自己信念的人。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证朋友在面对职业挑战时,执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原则,最终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尊重。
在诗歌中,“执持”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执持着希望的灯,
不为黑暗所吞噬,
只为那一线光明,
坚定地前行。
视觉上,“执持”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紧紧握住某物的画面,如握住一本书或一把工具。听觉上,它可能与坚定有力的声音相联系,如演讲者在台上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英语中,“执持”可以对应为“adhere”或“persist”,它们在表达坚持和保持的意义上相似,但在语境和用法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执持”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保持,更强调了精神上的坚持和不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执持”能够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1.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
2.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