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6:45
“偃蹇”(yǎn j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弯曲、不直,或者形容事物不顺利、困难重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人的命运多舛或事物的发展不顺利。
“偃蹇”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偃蹇”常与命运、天命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人对命运不可抗拒的认知。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困境时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偃蹇,风雨如晦,心灯不灭,照亮前行的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表达,如英语中的“troubled”或“difficult”。
“偃蹇”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2.
【蹇】
(形声。从足,寒省声。本义:跛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蹇,跛也。 、 《素问·骨空论》-蹇膝伸不屈、易蹇、往蹇来连。 、 《楚辞·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 、 《史记·晋世家》-郤克偻,而鲁使蹇。 、 马中锡《中山狼传》-策蹇驴,囊图书。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红装而蹇者。
【组词】
蹇兔、 蹇驴、 蹇人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