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7:37
“不能自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从某种状态或情感中解脱出来。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深陷于某种情感、*惯或困境中,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摆脱或改变这种状态。
“不能自拔”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和典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深陷某种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不能自拔”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情感或惯问题时的无助状态,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体自我控制和自我解脱的重视。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深陷困境、无法自救的画面。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过朋友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实际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她对那段逝去的爱情不能自拔,泪水如星辰般闪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深陷在泥潭中,无法自拔;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沉重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无法自拔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able to extricate oneself”或“deeply engross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状态是相似的。
“不能自拔”这个词汇在描述深陷某种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个人情感表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认识到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其既入世也,又复受此感染焉。虽有贤智,亦~。
南北朝时期,徐州刺史薛安和青州刺史沈文秀背叛了宋明帝,在东阳城起兵造反。刘氏全族人陷于城内不能自拔,他们想方设法逃出东阳城,找到当时的北海太守刘怀恭等联合出兵,一举攻下东阳城平息了叛乱,迫使沈文秀投降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1. 【自拔】 谓主动摆脱痛苦或罪恶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