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1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17:29
“上树拔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爬上树后把梯子撤走,比喻做事不留后路,断绝自己的退路。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做事极端,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上树拔梯”常用来描绘那些孤注一掷、不顾后果的角色或情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警告某人不要做出过于冒险或不明智的决定。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政治,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采取极端策略以达到目的的行为。
同义词: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反义词:留有余地、三思而行
“上树拔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于行为后果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极端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和“留有余地”的智慧。因此,“上树拔梯”这种极端行为往往被视为不明智的。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担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顾后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项目中采取了“上树拔梯”的策略,虽然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终因为缺乏长远考虑而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攀上高枝,拔去梯,
不顾风雨,只顾己。
一朝跌落,悔无及,
上树拔梯,终成谜。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爬上树后,用力拔掉梯子的画面,这个动作充满了决绝和危险。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紧张的音乐,如悬疑电影中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one's bridges”,意思是在前进的过程中破坏或切断退路,不留后路。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用来形容那些极端或不留余地的行为。
“上树拔梯”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行为后果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避免采取极端和不留余地的行为。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增强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
你不要老干那种~的坏事。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3.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4.
【梯】
(形声。从木,弟声。本义:便利人上下攀登(尤其建筑物)的用具或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梯,木阶也。 、 《史记·孟荀传》-为云梯之械。 、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身登青云梯。 、 《资治通鉴·唐纪》-梯而下之。
1. 【树拔】 谓有所建树以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