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5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54:51
词汇“一能”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创造性用法。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该词汇的分析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语境。
“一能”可能指的是“一种能力”或“单一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强调能力的独特性或专一性。
由于“一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近年来在特定社群或网络语境中创造的新词。
在强调个人专业能力和技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能”可能被用来强调个体或组织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一能”可能给人带来积极、专业的联想,因为它强调了能力和专长,这在现代社会中通常是受到赞赏和尊重的。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某人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表现,可能会被称为“一能”,如“他是我们公司的一能程序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一能”来强调某个主题的独特性,如:
在繁星点点的夜空,
唯有一能,
是那最亮的星,
指引着旅人前行。
由于“一能”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e skill”或“one ability”。
“一能”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强调了能力和专长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精确地描述和传达特定的概念和情感。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