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3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6:30
“乘人之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别人处于困难或危险的时候加以利用或攻击。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利用他人的不幸或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通常带有贬义。
“乘人之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历史悠久。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含义的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和“互助”,因此“乘人之危”这种行为被广泛认为是道德上的败坏。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仍然受到道德和法律的谴责。
这个成语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反应,如厌恶和鄙视。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择手段、缺乏同情心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有人在朋友或同事遇到困难时,不是伸出援手,而是趁机占便宜的情况。这种行为让人感到心寒。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他人泪水中寻欢,乘人之危心何安?”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跌倒时,不是去扶,而是抢走了他的钱包。这种场景会让人感到不安和愤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advantage of someone's misfortune”或“capitalize on someone's weakn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
“乘人之危”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标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传达准确的意思和情感至关重要。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东汉凉州刺史梁鸿的属官苏正和不畏强权,依法查办武威太守。梁鸿担心会牵连朝廷高官,想杀了苏正和灭口,就找好友盖勋商量对策。虽然盖勋和苏正和是死对头,但他还是认为不能趁别人危难时候去害别人,这是不仁的表现
那种~,大发横财的人,是缺德的人。
1.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